玩么?”

贺欢贴着两个宝贝的额头:“不行,娘有重要的事情,你们跟着爹爹,要听话,回来娘给你们带好吃的。”

萧君泽在一边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和乐融融地道别,倒是莫名生出一种家的感觉。

……

薛家工坊位于江岸下游,这是当初在规划时,便确定好的地址,为了避免风季时,东南与西北方向的大风将高炉的浓烟吹到城中。

在薛家铁坊附近,还有七八家铁坊,依靠这些铁坊存在的,还有许多炼焦、打铁的中小工坊,加上周围的码头,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船只,载着一船船铁矿煤炭前来,又带着一船船余未退的铁器离开。

铁器中以农具为多,其次便是大铁锅、铁甲,以及大小不一的各种轴承,甚至还有了铁制的轮毂。

毕竟铁轮毂维修容易,哪怕断了,也能修理,且更耐用,如今南北两朝的权贵,都以四轮铁制马车出行为新的风尚,如果还能加上产自襄阳的弹簧,那便是最高级的炫耀。

而为此奔忙的,便是在这炎炎夏季的数万余钢铁工人,他们一个个露出精壮的肌肉,穿着短裤草鞋,或推着小车,或者拿着大锤,为了一点薪酬奔忙。

李秋山就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人,他生得高大威猛,头发半白,看起来四十余岁,在又送完一处铁件后,他坐在屋檐下,拿着铁瓢,往自己口中猛灌茶水。

茶叶是襄阳各地茶园采摘后剩下的茶梗、碎渣,价格便宜,一文钱买来一大饼,能煮上十来桶,放凉后,解暑生津,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救命水——如今襄阳人多了,大热天若是直接喝了浅井里的生水,很容易上吐下泻,把一条命交待出去。

贺欢找过来时,笑道:“秋山兄倒是有闲,回头可要去出喝一杯?”

李秋山勉强露出个笑容,惆怅道:“哪里还能喝酒,这日子下去怎生得了,怕是连一点残茶也要喝不起了。”

贺欢故作惊讶道:“这话从何说起,我记得最近碳石、铁矿来襄阳的都更多了,产量也一直稳中有升……”

“还不是那薛氏!”李秋山恨得咬牙切齿,“他们最近又送来一批奴工,都当牲口使唤,把铁价又的压下去一成,坊主说,这混账是想把咱们这些铁坊拖得破产,最后将咱们全兼并了去,到时,襄阳铁

章节目录